盐业体制改革看来有望取得突破,《重庆晚报》报道,中盐总公司已要求各省级公司作好放开专营的准备。相关人士认为,如果全面放开食盐市场,竞争加剧,食盐价格很可能下降。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对食盐实行专营体制,即由盐业公司垄断经营,并设立各级盐业专卖机构,与盐业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毫无疑问与其他一些行业一样,垄断是食盐暴利的根源。比如现在零售价每500克约1.4元的食盐,制盐企业出售给专营盐业公司的价格,只有每吨四五百元,盐业公司往其中添加二三十元的碘后,转手就按每吨2000元的价格批发出去。

出厂价与市场零售价相差悬殊的食盐,如果取消专营体制,让企业公开竞争的话,价格下降应当是可以预见的。然而笔者想说,取消食盐专营体制,不仅仅为了能有更便宜的盐可买。就是盐价不会比现在更低,也要打破食盐专营体制。

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食盐专营制度,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可以获得盐税,而在农业社会,盐税是国家的最重要税收之一,所以程咬金贩卖私盐要被严厉打击。只是在现代社会,盐税占财税总收入的比例,已经降到很微小的程度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的标准,正常人每日只需摄入6克食盐。照这样的标准,按目前的批发价,全中国人一年能消费的食盐,价值不到百亿元。这样小的一个产业能收多少税呢?比盐税多得多的农业税,不就因在国家总财税中几乎可忽略不计,而被取消了吗?

当然,笔者并不是认为,对食盐行业不应当征税,而是认为一年仅几十亿产值的产业,完全不需要设立专营机构。想想看,全国几十个省区,几百个市,几千个县,都要设立食盐专营机构,养那么多的工作人员,要花多少的不必要成本。

必须承认,国家实行食盐专营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食盐的品质进行监管,不让不合格的食盐包括工业盐上餐桌,影响百姓身体健康。2004年,广东省曾撤销食盐专卖局,然而之后市场加碘食盐合格率直线下降,过了两年又恢复了这一机构。但笔者以为,对食盐的品质进行监管,未必就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食糖、食油等类似的东西,不就没有设专卖局吗?只要发挥好食品、质监等机构的职能,将食盐纳入统一的监管,一样可以保证市场安全。

' />
日前,中盐总公司已要求各省级公司作好放开专营的准备。“盐业专营即将被打破”被“相关人士”称“有可能”(1月7日《重庆晚报》)。

听到食盐专营可能放开的消息,不少媒体和民众就为“有望下降”的盐价而欢喜雀跃了。天天吃、餐餐吃的食盐要是降价了,谁都高兴,但细细一想,现实未必那么乐观。

且不去论证自由竞争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价格问题,单单是食盐的质量如何保障,就足够令人揪心。显然,大家都为食盐有望降价而高兴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食盐的质量有保障。除却这个前提,价格再低,也无意义。

三聚氰胺已经一再刺痛我们,而食盐是一个需求弹性几乎为零的产品——人们找不到食盐的替代品。所以,食盐这类特殊食品的经营体制放开后能不能保证其产品质量的长远安全,着实让人担忧。质量没有保证的私盐吃了有何害处,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少,这里无须赘言。因而让人担心的还是,一旦食盐专营彻底放开,莫说一些正规的企业为了获取价格优势(降低成本)铤而走险,恐怕更多的“杂牌军”加入私盐队伍也不足为奇。这方面已有例证,2004年,广东省就撤销了食盐专卖局,而仅过两年又恢复了这一机构。究其原因,主要是专卖局撤销后市场加碘食盐合格率直线下降。

据了解,目前,全国盐厂多达近4000家,但拿到食盐生产许可证的只有96家。就连某盐业老总都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将盐业推向市场,肯定会有不法分子将工业用盐当成食盐卖而影响老百姓健康。

当然,有人会把希望寄托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上,但事实上,多年来,我们打击假盐私盐,多数都是靠治标不治本的蹲点暗查,专营体制放开后,假盐私盐更多,到时有没有更多的人力、财力和能力来确保食盐质量呢?实在难说。


如此一来,盐价是下来了,但食盐的整体质量很可能跟着下来。而相比盐价偏高,这更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何况一年吃不了多少盐,价格下来一点点,对家庭的帮助并非想象的那么大。

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食盐专营在对保障食盐质量上的巨大作用,人们之所以对食盐专营颇有微词,就是因为盐价偏高。加碘以后的暴利更加重了人们的不满。换而言之,人们希望通过打破垄断的局面去降低盐价,去打击暴利。

而在我看来,解铃还得系铃人,若能使垄断者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将价格更倾向于公益岂不更好?当然,有人会说盐业公司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可能做雷锋。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恰恰是因为政府监管部门把垄断企业宠成“经济人”了。盐业能形成垄断就是政府创造的,要改变因垄断带来的盐价偏高的局面,还得政府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让盐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型,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体现民生产品的公益性。

总之,“放开”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要想兼顾食盐的价格和质量,回归食盐的公益性和盐企的社会责任感才是治本之策。

' />
观点PK:

是向食盐专营说“拜拜”的时候了

“因民所急”的食盐专营体制要改变

相关文章:

盐业体改绝非仅放开经营权那么简单

食盐暴利“堪比贩毒”令人忧

家家都有一个盐罐子。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对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利好的消息传出: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市场食盐价格很可能因竞争机制的引入而下降。(1月7日重庆晚报)

从古至今盐业一直采用专营体制,可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垄断集团”,但是却鲜见民众对其批判挞伐之声,不似中石化、中石油们时刻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动辄得咎、招致大家的口诛笔伐。

同为垄断集团,待遇却为何如此天壤之别?这只能说明,这种盐业体制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在这种体制之下大家的用盐需要与用盐安全都能得到保障,况且食盐需求量极小,价格稍高大家也能接受,不存在加重生活负担之虞。而且他行业的垄断则是谋取暴利,垄断经营的后果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陈本大为增加。

因此盐业改革消息一出,民众最关心的不是食盐价格可能下降,每月能省下几块钱,而是一旦食盐专营体制放开,民众的用盐安全如何得到保障。食盐绝非普通的商品,他不仅承担着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是我国多年来防治“大脖子病”取得成绩的“功臣”。一旦专营体制放开,势必会有无数的制盐企业涌入,而每个企业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盐业市场中,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肯定会从食盐质量上动歪心思,食盐质量还能否得到保障,谁也不敢打包票。

食品安全,是个中国百姓已经不能承受之重的话题。毒米、毒油、毒奶,花样层出不穷,手段更新不迭,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举国上下早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食盐被认为是目前食品行业最为安全的领域,这得益于食盐的专营体制,没有给“毒盐”生存提供土壤与空间。而食盐又是与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全民必需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绝非三聚氰胺所能比拟。

退一万步说,就算食盐质量能得到保障,谁又能保证食盐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不会也形成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的新的垄断集团呢?到时定价权掌握在了少数利益集团的手中,任其漫天要价,毫无话语权的百姓再不情愿也只得从早已空荡的钱包再多掏出些血汗钱,这样的局面是每个民众都不愿看见但却确实可能出现的。

改革的目的与落脚点应该是如何维护最广大民众的利益,现行盐业体制既然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又何必大费周章地去进行改革呢?在价格、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窃以为:盐业改革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 />
家家都有一个盐罐子。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对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利好的消息传出: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市场食盐价格很可能因竞争机制的引入而下降。 (1月7日 《重庆晚报》)

盐罐子看似小事实为大事,食盐专营延续了几千年,如今决定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可能终止食盐专营体制,市场放开,竞争进来,每天都离不了的食盐将会更加质优价廉,这确实值得百姓期待。不过,令人担心的是,盐业体制改革会不会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尤其是国人经历了一次次食品安全阵痛之后,听说食盐经营放开,自然会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隐忧。

业内行家指出,目前,全国盐厂多达近4000家,但拿到食盐生产许可证的只有96家。很多盐厂都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将盐业推向市场,肯定会有不法分子将工业用盐当成食盐卖而影响老百姓健康。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度警惕并应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应对的讯息,那么,食盐专营一旦破冰,谁来保护民众的盐罐子?

“食品安全法”第101条明确,乳品、转基因食品、生猪屠宰、酒类和食盐的食品安全管理,适用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不过这仅仅是原则规定,老百姓更希望看到一双有形的手伴随食盐生产、经营、销售直至进入民众餐桌的各个环节,都能时时刻刻提示法律之剑在保卫我们的胃。

食盐不同于其他普通食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走向市场之后监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职能部门除了依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强化对食盐进入寻常百姓家各个环节的日常监管外,还应启动立法,对食盐监管作出专门的、具体的严格规范。食盐安全管理制度与机制应成为细化法规的重中之重,首先明确问责,要保证全方位全过程、特别是源头性问题的监管,就必须以人为本,强化安全责任,将食盐安全的各个细节性环节与监管人员业绩、奖惩与升降挂起钩来,并规范相关法律后果。

食盐一旦出了问题,几乎都是群体性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建立相应的行业准入、质量检验、食盐召回和食盐安全事故处置制度,迫在眉睫。只有制度先行,机制运行,责任上肩,监管跟进,才能确保盐业放开经营之后食盐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吃上合格廉价的放心盐。否则,就别忙着改革。

' />
家家都有一个盐罐子。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对普通老百姓可能是利好的消息传出: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在即,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市场食盐价格很可能因竞争机制的引入而下降。(1月7日《重庆晚报》)

食盐,不仅是味中之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十分重要。正因为此,食盐在市场上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被人们所关心或关注。未来,食盐专营的体制或将终止。食盐的市场放开,大大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性,确实是于普通老百姓的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盐业体制的改革若仅仅如此,也是件喜忧参半的事。因为,只是把食盐的经营权从盐业公司“解放”出来,而所相辅相成的监管制度或措施,不明确跟上,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利好了,相反还会变得更乱而更糟糕,甚至出现一些事故。这绝非是在危言耸听。

不可否认,食盐市场放开以后,食盐的价格有下降的可能。但并非是绝对的,也有上涨的可能。尽管此前专营下的食盐价格,存在着一定的高利润。比如,盐业公司投入二三十元加一下碘,就将制盐公司四五百元每吨的出厂价,一下子涨到了近两千元。但是,盐业公司毕竟是属于“公家”单位,所以一般情况下还不敢频繁地和过分地轻举妄动。于是,还有个一定期限的稳定性等。而且,目前专营下的食盐价格,我们也接受了。当然,这是在被接受之下的一种习惯了。

但是,当食盐市场放开后,盐业公司就不再参与经营了。所以,未来的食盐价格又该由谁来监管呢?不可否认,市场有市场的一定规律,市场有市场的一定法则,市场有市场的一定自由。于是,一切就随行就市。然而,食盐毕竟是市场的新成员,所以一切还得规定清楚。哪怕是一种同理同类的重申,我们也会对此百听不厌。于是,未来的食盐价格该由谁来监管还是要说清楚的。当然,责无旁贷而首当其冲地担起该重任的,应该是物价审核部门。

又当然,对于食盐的价格问题,我们并不仅仅是只希望有个明确的部门来监管的问题。因为,我们还希望食盐未来有个合理的价格。从目前的食盐价格来看,我们不怎么奢望制盐公司那四五百元每吨的出厂价,以及零售商所加的七八百元每吨的零售价格,两者再降一点。当然,能降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原盐业公司投入二三十元加个碘就加的一千五六百元,这也实在是太离谱了。所以,这一段有待大压缩。当然,物价部门与原盐业公司,毕竟都是公家兄弟单位。所以,如此而为,会使盐业公司很尴尬难堪。但是,国家工作人员回到家后也是老百姓。因此,请物价部门别去顾及那些什么面子问题。该降就降,并坚决降。老百姓高兴了,“公家人”的心就可安放了。

其实,食盐放开市场后,还不仅仅是一个价格会何去何从的问题。因为,在过去食盐专营时代。一来盐业公司是公家单位,二来因是由盐业公司在独家经营而其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所以,其在除价格外的其它盐务工作还是做得差强人意的。而未来在如食盐的卫生问题、食盐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或处理呢?因为,原来的盐业供应公司与盐务管理单位,虽然是两个单位,但是实际就是在一个“衙署”办公的同一套班子。未来,他们都不做食盐供应了,那么他们还有“劲”或 有动力去做盐务监管工作吗?我们对此表示怀疑。所以,主要负责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也要被明确授权来分别展开盐业或盐务监管的工作。

当然,如此而来,盐业公司和盐务管理单位的一切“权利”都似乎是被彻底地“剥脱”了。于是,其就几乎是无事可为了。不过,这却是好事一桩。所以,该解散就解散,该安置就安置。比如,将原来的工作人员安排进食品卫生或食品安全等部门去。或者,将少数原来工作表现或成绩不佳者,“淘汰出局”又何妨呢?当然,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因为,政府精简机构或精简人员,早就有了一些经验或办法。所以,就不用笔者多操心了。

总之,盐业体制改革,这绝不仅仅一个把食盐经营权放开的问题。毕竟,一种体制改革也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事,而有方方面面的相关问题需要考虑周全或周详。因此,盐业体制改革的其它要同步跟上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还有很多很多应明确或建立健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