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近人”更迷人
2024-10-30 11:14:20? ?来源: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夜幕降临时,崇左市太平古城景区里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景区内的壮锦文创体验馆更是热闹非凡,馆内壮锦包包、领带、香包、绣球、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历经千年的龙州壮锦,在默默坚守中迎来了时尚蜕变,正逐渐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提到非遗,它们常常摆脱不了“古老”“稀缺”“老物件”“老手艺”等标签,似乎它们离人们的生活非常遥远,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这实在是对非遗的一大误解。就拿壮锦来说,千百年来,它长期运用于壮族人民的生活中。遥想当年,当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赶歌圩时,衣着上那些精美的壮锦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那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时尚前沿、潮流新品,谁身上的壮锦如果有新的纹饰,用了新的技法,搭配了新的材质,会迅速在年轻人间传播开来,融入新织的壮锦中,出现在歌圩的盛会上。 彼时的壮锦很“近人”,因而很迷人。人们乐于拥有它,善于织造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给它注入创新的元素,经过沉淀、升华、精益求精,成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壮锦一度离人们的生活“远”了,但它传承千百年的技艺,与时俱进并且精益求精的创新基因,一直都在。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有担当、有匠心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活态传承,让非遗变得“动起来”“活起来”。只要“近人”,它依然很迷人。龙州壮锦在新一代传承人手上演绎时尚新风,赢得市场青睐,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新时代,非遗的迷人之处,其实就在于它们与现代生活的融合。90后、00后传承人和手艺人转变思路,将网络视作展示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当下的生活物件、生活场景作为发展非遗的重要介质,人们不禁发出“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的感叹。非遗依然年轻,散发着强劲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时代,非遗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很多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已不再“默默无闻”,而是成为一地一域的新业态、新动能。比如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带动起当地百亿元级产业链;还有龙州壮锦,目前正在打造“传承—创新性转化—生产—变现—再生产”的正向闭环。非遗蕴藏潜能,随时能爆发出澎湃动力。 近年来,广西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70项,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9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15项,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36人。其中,“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这些,都是广西资源宝库。挖掘宝库,在传承和发展中为非遗探索更多“近人”的路径,它们会更迷人,广西发展会更强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