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8名受访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是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占受访人数的 43.4%
编者引言 考大学曾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关键一跳,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毕业即失业”正在成为现实。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巨大的经济投入一旦破灭和失败,将会引发怎样的社会矛盾,进而影响政治与社会稳定?2009年全国有610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待业的,需要就业的人数有700多万。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社会矛盾的可能性增大。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新课题,2009年5月份,人民论坛杂志组织二十余个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二十余位专家组成课题组,深入研究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与政治、社会稳定的关系。
人民论坛杂志课题组设计并实行了大样本与广地域结合,网络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访问高校与采访教育主管机构结合,学生调查与专家咨询结合的方式,调查全国各地22所高校,采访调查万余人次,获得了鲜活的一手资料,撰写了3万余字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摩擦性、结构性失业与高等教育的盲目扩张、教育脱离现实等相关。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够;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成熟;其政治行动从众性强。大面积失业可能引发家庭破产,激化社会矛盾。这时,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难就可能成为引发政治不稳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的积极因素也十分显著。政府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在奏效;就业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有一个缓冲期,中国的家庭结构为应对失业提供了较为柔性的缓冲地带。从长期因素看,当代大学生对当前的政治制度基本认同,他们也是改革发展的受益者;其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其政治动员能力不强,组织能力弱化;比较而言,中国政府则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占主流,但要防患于未然。大学生群体不会对政治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但是,当其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也会引发反抗。在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失业可能成为诱发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存在的几种不稳定因素是:个别突发意外事件引起群体性反应;社会出现较大政治动荡引发学生的心理宣泄;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散播产生较大影响;就业不满成为社会问题,进而演变成为政治问题;民族主义情绪因国际性事件或中国外事问题被激化。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要增强媒体对大众舆论的建构能力,高度重视引导网络舆论;分化对象,区别对待,重点监控,防止出现由个别事件引发群体性事件;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是防止国外的渗透;提高大学生对政府的政治认同度;完善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拓展大学生情绪宣泄通道。以发展促稳定,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户籍等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人民论坛“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课题组)
- 2009-12-22陈冠希内地动作频繁 郭达蔡明春晚讲就业?
- 2009-12-22半数以上大学生不满就业教育 希望发放就业培训券
- 2009-12-22“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之迷途
- 2009-12-22“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之迷途
- 2009-12-22南靖发展食用菌种植 实现家门口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