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事件持续发酵,震惊世界。13日,“棱镜”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媒体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15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将斯诺登视作叛徒,正推动针对他的刑事起诉。俄罗斯则表示,可以考虑为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

对全球

网络攻击超6.1万项

斯诺登上月20日离开夏威夷后,一直身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棱镜”监视项目经媒体披露后,斯诺登本月9日通过英国《卫报》公开承认自己是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幕后消息源,次日从香港九龙区一家豪华酒店退房后去向不明。

斯诺登此后在一处秘密地点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独家专访,13日通过这家报纸英文版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大约1小时的专访中,斯诺登披露,根据他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自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斯诺登说,美国国安局的攻击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特区政府公务员、企业和学生的电脑以及位于内地的电脑系统。斯诺登认为,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针对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

“我们(斯诺登受雇公司以及美国国安局)主要攻击网络中枢,像大型互联网路由器,”斯诺登说,“这样我们可以接触数以十万计电脑的通信数据,而不用入侵每一台电脑。”


对中国

长期监视秘密侵入

随着“棱镜”秘密监视项目大白于天下,美国媒体近期曝光更多美国政府着眼海外的秘密情报搜集行动。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0日报道,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这家杂志援引国安局前官员的话报道,“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1997年成立,专门从事秘密侵入外国目标电脑和通讯系统,破解密码和安全防火墙,获取和复制目标信息。鉴于行动的绝密性质,这个部门办公区域与国安局其他下设部门隔离,就连国家安全局内部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这个部门。

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旗下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总数超过1000名,是国家安全局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门。

消息人士说,1997年以来,“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通过网络攻击行动获得包括有关中国情报在内的多项重要情报,在美国情报界赢得声誉。

不过,《外交杂志》说,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施压中国之时,却从不提及美方大范围攻击中国网络的情况。而在中方指出美方动作时,面对媒体的求证,美国政府始终拒绝公开置评。


揭伪善

可能面临“叛国罪”起诉

“棱镜”监视项目曝光后,美国政府承受不少外部压力。自曝身份的斯诺登则被国内一些政界人士视作“叛徒”,可能面临“叛国罪”起诉。

斯诺登在专访中说,美国政府“宣称(监视行动)不会针对民间设施”。“棱镜”项目曝光,目的就是揭露美国政府的“伪善”。

“上星期,美国政府还愉快地暗中从事(监视活动),根本不顾及他人同意与否,但现在不会这样了,社会的每个阶层都在要求追责与监督,”斯诺登说,“美国政府不仅这么做了,还如此担心事情暴露,以至于希望用尽一切手段防止信息公开,包括外交威胁。”

斯诺登暗示,美国正利用外交手段“威胁”香港特区政府向美国引渡自己,“我希望各地政府拒绝屈从于美方压力,引渡正寻求政治避难的人”。

针对斯诺登曝光秘密项目之举,美国国内反应分化,多数政界人士给予谴责,认为他的行为触犯法律,是“叛国者”;民间阶层不少人士却把斯诺登视作“爱国者”,认为他揭批政府侵权之举。

路透社委托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开展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31%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23%视他为叛徒;35%认为他不应受到起诉,25%认为他应接受全面法律制裁。

身份曝光后,斯诺登成为多项网络请愿活动的焦点。白宫网站“我们人民”请愿栏目一项希望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赦免斯诺登的请愿活动已经收集到6.3万个签名。

联署人数如果超过10万这一“门槛”,白宫必须正式回应请愿要求。

链接

美安全局长为“棱镜”辩护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12日为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辩护称,该项目在反恐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并承诺下周将提供更多证据。

亚历山大当天在国会作证时说,近日曝光的“棱镜”等互联网和电话监视项目已协助防范或挫败数十起恐怖事件,并在回应议员质询时表示,自己有意在下周向议员和公众提供更多细节,证明这些监视项目在反恐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当天,还有议员要求亚历山大说明为何告密者有权限接触到机密信息,并有机会将信息泄露给媒体。亚历山大回答说,国家安全局的确需要重新审视工作人员的权限以及招募工作流程。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情报部门官员对斯诺登泄露机密文件的行为不满,要求引渡并起诉斯诺登。

路透社报道,依照过去相似案例的处理结果,若斯诺登返回美国并接受审判,可能不会被判处长期监禁。

连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多名情报官员都曾出面为“棱镜”辩护,强调项目得到国会、司法机构和行政分支的授权和监督,并不针对美国公民,旨在发挥反恐作用,并已在保护隐私和国家安全之间努力寻求平衡。此外,在“棱镜门”风波中遭到“点名”的谷歌等多家公司日前也表态,希望司法部和情报部门能授权公布更多细节,增加国家安全计划的透明度,以撇清干系。


分析

美国政府能看到什么?

过去一周来,“棱镜门”事件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争议且愈演愈烈,再度激发有关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讨论。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率先报道,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有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被指参与该项目。

英国广播公司(BBC)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公众隐私的“棱镜”项目进行解答,问题分别是美国政府能够看到什么?数据保护法律的情况如何?我们是否遭到了监视?住在哪个国家会有所区别吗?这对于我们使用互联网意味着什么?

包括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记录

在“棱镜”项目被曝光后,美国政府陷入危机之中。遭泄露的文件称,美国政府能够通过“棱镜”项目接触到个人智能手机使用和互联网活动的详细记录。

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威瑞森(Verizon)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录,其中包括个人电话的时长、通话地点、通话双方的电话号码。

文件称,这个名为“棱镜”的项目还可以使情报人员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这些公司的服务器处理和存放大量信息,包括个人在社交媒体的私密信息、网络聊天记录、互联网搜索记录。所有涉事公司都否认参与“棱镜”项目,“棱镜”项目的具体运作情况目前仍不清楚。

数据保护法律缺失下的侵犯

各国就数据保护制订有不同法律,但这些法律倾向于规范公司可以保存何种客户数据、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能保存多长时间,而不是管理政府活动。

大多数公司的隐私政策包括一个条款,该条款称在收到合法请求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共享信息,以及有关其它监控的细心措词。例如,Facebook的隐私政策称:“我们将使用用户上传的信息阻止可能的非法活动。”

遭到监视不可避免

官员们通常会辩称,阻止恐怖主义高于保护隐私权。奥巴马9日在对美国的监视方法进行辩护时称:“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100%便利。”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不会知道政府部门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盗或者挫败恐怖袭击所作的一切事情。

住在哪个国家有区别吗

用户数据(例如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例如,Facebook在其隐私条款中称,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

美国2001年的爱国者法案给予美国政府在使用按这种方式存储的欧洲数据新的权力。这种存储方法是云计算的一部分,存储和处理在远离个人自己计算机的地方进行。阿姆斯特丹大学信息法律所研究人员阿尔巴克去年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大多数云服务提供商、市场领导者都受美国的司法管辖,它们要么是美国公司,要么是在美国进行系统业务。外国情报监视修正案使美国政府能够更加容易地避开当地政府机构,授权接触居住在美国之外的非美国公民的云数据,而不需要承担任何或者很少透明性的义务。”

“一言一行”都被记录

黑格坚持称,守法公民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以国家或者全球安全名义进行的监控活动没有“选择退出”的合法方式。“隐私国际”认为:“由于世界主要技术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那些参与我们互联世界、使用谷歌或者Facebook的人士的隐私都可能被棱镜项目所侵犯。美国政府可能接触到世界的大部分数据。”

斯诺登称,他是出于对隐私权的担心才采取爆料行为的。他对英国卫报称:“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做那些事情的社会里,我不想生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里。”


时评

“棱镜”惊心

警钟敲响

连日来,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令全世界为之惊心。在沸沸扬扬的“棱镜”事件背后,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思考。

思考之一,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如何平衡?

在白宫看来,情报监视是为了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更何况该项目还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支的监督,是“完全正当”的做法。照此逻辑,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会为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在一些媒体和民众眼中,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未免有“滥权”之嫌。尤其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监视,赋予有关部门更多的侦查和搜查权。虽然奥巴马日前安慰国民:“没人在监听你的电话”,相关部门“分寸拿捏得很好”,但谁又能够确定,国家安全局的网络监管就会对美国公民网开一面?

应该说,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一定的监管无可厚非,然而“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如何界定,又如何实施,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二,面对发展并不平衡的网络世界,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棱镜”事件之所以触目惊心,不仅因为涉及美国国民,也因为其他国家被卷入其中。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大部分域名根服务器,拥有一大批互联网跨国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甚至高于现实世界。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早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要保持互联网的“公益性”,防止其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恐怕不能依靠美国一国的“自觉自愿”。

“棱镜”事件曝光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一片哗然。欧洲诸多互联网业者呼吁,欧洲应该拥有自主、强大的网络产业,这不仅事关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使欧洲独立于美国情报机构的全面监控。

“棱镜”事件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有媒体援引斯诺登的话表示,美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一直入侵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区的电脑,监控目标达数百个。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或许尚待核实,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因此,除了自建网络产业,竖起严密防线,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网络的威胁。比如通过联合国这一主渠道,推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权力的滥用,让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安全的环境下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动态

身处香港

俄欲提供政治避难

斯诺登现身处香港,具体位置不明。他在媒体13日刊登的专访中说,他将继续留在香港,准备好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斯诺登表示,他将留在香港,让法院“决定我的命运”,他也誓言会继续揭露监控计划内情。斯诺登说:“我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美国人。”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6月11日称,若斯诺登向俄罗斯提出请求,俄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避难。普京称,斯诺登所披露的监控手段应用广泛,鉴于国际反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些手段必须合法利用,不能背着老百姓进行。他在接受俄《今日俄罗斯》采访时称,“在俄罗斯,不经法院允许,不得监听电话对话内容。”正在巴西访问的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日告诉俄塔社记者,他没有接到斯诺登的政治避难请求,但“如果他提交请求,我们会予以考虑”。对此,斯诺登说:“我很高兴,一些政府拒绝屈从于大国的威胁。”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2日对曝光美国政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提出建议,希望他向俄罗斯或者南美洲国家寻求政治避难。“我认为,他最好考虑这个建议,”阿桑奇12日晚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他还可以尝试在南美洲找到类似的(政治避难)机会……拉美国家对这种请求有真实兴趣,当然,普京了解这种游戏很长时间了。我确信,一旦这样的建议摆上桌面,它就不会收回。”

(本报综合报道)

(北京日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最新的揭密使得围绕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监视国内外的争论又重新回到人们视线。民调显示,美国人对这一问题存在尖锐分裂,12日的盖洛普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斯诺登的揭密是“正确的”,而42%的人表示“错误”。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场调查公司12日公布的民调得出同样的结论:有约23%的受访者表示,斯诺登是一名叛国者,而有31%的人认为他是一名爱国者。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12日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替被命名为“棱镜”的网络监控行动辩护,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和公民的安全,在开展以来已经挫败了数十起恐怖威胁。

法国《费加罗报》称,“棱镜”的曝光在欧美继续引发激烈辩论,在欧洲,布鲁塞尔受到强大压力,要求欧盟对美国表明立场,许多人、包括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专员托尼奥·伯格等都认为,“棱镜”危及欧洲公民保护自身隐私权的基本权利。而奥巴马即将访问的德国,反应最为激烈,许多东德人对昔日东德秘密警察的窃听和监控记忆犹新,无法接受“棱镜”的做法。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进行的全球网络监控中,德国属于受到最严密监控、被收集数据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是美国盟友,却受到类似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中国那样的网络监控强度。德国政府要求美国就此做出说明。美国总统奥巴马下周访问柏林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与奥巴马谈到这一话题。德国司法部正在审查美方就德国和德国公民到底收集了什么数据。德国在野党绿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德国公民进行全面监控是绝对不合时宜的。”

德国《图片报》13日刊登一幅照片,照片把奥巴马的竞选名言“YES, WE CAN!”(是的,我们能)改成“YES, WE SCAN!”(是的,我们在监视)。文章还刊登一张“美国网络间谍地图”,图上显示,美国对自己、中国、德国都进行“黄色”程度的网络监控,对印度是“橙色”,对伊朗、伊拉克等则是“红色”。文章说,下周美国总统奥巴马拜访柏林,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贝格表示,有必要和美国总统在柏林探讨这一问题。施纳伦贝格说,美国政府无法用反恐方面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与国家敌人作斗争不能不择手段。

中新社华盛顿6月13日电 (记者 德永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穆勒13日首度证实,FBI正在对“监视门”主角斯诺登进行刑事调查,更声称监视项目可挫败9·11恐怖袭击。

穆勒当日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一周前,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斯诺登踢爆两大绝密监视项目,直指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境外网民上网并监视国内民众通话。

穆勒在作证时承认,FBI正在对自曝泄密的斯诺登进行刑事调查,而且“这些泄密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安全,我们正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追究此人的泄密责任”。

这是FBI首度证实正在调查斯诺登。早前美国媒体援引执法官员的话说,FBI曾走访斯诺登双亲的住所,并怀疑斯诺登不是“单独作案”,背后或有同谋及得到过协助。

执法官员指,泄密前斯诺登只是一家国防承包商的雇员,但他曝光的文件机密程度极高,只有少数高层官员才有权调阅,因此斯诺登获得曝光文件的方式令人生疑。

在13日的听证会上,与前一天作证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一样,穆勒继续为大规模监视申辩,声称如果2001年就监视民众通话,9·11恐怖袭击不会发生。

他称9·11袭击发生前,情报机构跟踪过劫机主犯哈立德·阿米达(khalid·al-mihdhar),但后来不了了之,而且当时知道有人向“基地”组织设在也门的一处据点打电话,却查不到通话人的身份。


穆勒称事后证实正是阿米达从美国底特律给也门据点打电话,如果有通话监视项目,就可根据双方通话使用的电话号码查到阿米达的行踪,进而挫败他们袭击美国的图谋。

12日作证时,基思·亚历山大也称,利用监控境外网民上网的“棱镜”项目,美国曾挫败数十起恐怖袭击图谋,包括2009年恐怖分子袭击纽约地铁的图谋。

但保护公民隐私组织表示,无论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大规模监视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11日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更起诉奥巴马政府,要求法院立即叫停通话监视项目,并下令删除所有相关数据。

12日斯诺登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美国政府一直在监视普通公民,而且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不惜使用外交恐吓等手段进行胁迫。他又指奥巴马政府正在暗中施压,意欲尽早将他引渡回国。

现年29岁的斯诺登。

高中辍学的电脑怪才

现年29岁的斯诺登日前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通信和网络的监视项目,引发轩然大波。通过采访,斯诺登的形象逐渐清晰:高中辍学,电脑前不分昼夜工作的电脑怪才。

本版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网站 京华时报记者 刘佳

未获高中文凭

斯诺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伊丽莎白城长大,随后移居至马里兰州,靠近米德堡的国安局总部。他没有获得高中文凭,一度在马里兰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

斯诺登说,他曾在陆军服役,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在国安局担任安保人员。

随后,他作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派驻瑞士日内瓦并工作至2007年,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他说,自己在那段时间一度考虑公开那些秘密监视项目。不过,他最后决定放弃,原因是不想致任何人于危险之中,同时抱有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取消一些项目的期望。但是,奥巴马没有约束这些项目,使他失望。

《卫报》报道,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为戴尔计算机公司工作,随后作为博斯公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在国安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室工作期间,斯诺登拷贝打算公开的最后一批文件,告诉管理人员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

博斯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证实,斯诺登为这家防务承包商“工作不到3个月,在夏威夷一支团队内任职”。

斯诺登说,他的年工资为20万美元。然而有传言说,当博斯公司解雇他时,他的薪水是12.2万美元。


父母早年离婚

斯诺登的父亲已经从美国海岸警备队退休,住在宾夕法尼亚州。他的父亲在ABC新闻简短的采访中称,他十分担心儿子。他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儿子是在两个月前的一个晚餐时间。

斯诺登的父母早年离婚,本周一早上,母亲伊丽莎白在离开马里兰州的家时谢绝了记者采访。

邻居称,他母亲是在十多年前买的这座埃里克特市的公寓。斯诺登16岁时,离开家人在公寓独自住了几年。

有时,斯诺登的母亲会带着日用品顺便来公寓,斯诺登的女朋友也会在周末过来。邻居仍能回忆起,有时候透过百叶窗看见斯诺登在电脑前工作,“不分昼夜”。在她的印象中,斯诺登是个“计算机怪才。”

婚事几乎无望

英国媒体报道,斯诺登在泄密前有个稳定的女友,两人原本打算结婚,不过突然的泄密事件导致他们的婚事几乎无望。面对变故,他的女友林赛·米尔斯非常痛苦,10日借助博客公开了自己当前伤心欲绝的心境。

“我的世界突然敞开,又突然关闭。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边没有指南针。我流着泪水,一边打着字,一边回想一路陪我走过的人,那些和我一起欢笑、一起牵手的人,那个我最深爱的人,以及那些我来不及说再见的人。”米尔斯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米尔斯现年28岁,之前是一名芭蕾舞演员,现在是一名钢管舞者,住在位于夏威夷斯诺登租赁的寓所里。斯诺登和米尔斯去年曾前往香港度假,不少亲友还以为他们会在那里结婚。通过米尔斯的博客来看,这两人彼此深爱对方,米尔斯在博客中用“谜一样的男人”来形容斯诺登。在过去的4年里,这对情侣一起游览过世界很多地方。在此次前往香港前,斯诺登只是对米尔斯说要离开数周。所以如今面对男友的意外举动,米尔斯感觉像是“一下子被抛弃了”。

米尔斯的父亲这样评价斯诺登:人非常好,害羞,稳重。“他一直有强烈的是非观,当他听到关于斯诺登的新闻时感到‘震惊。


相关

阿桑奇给斯诺登支招

可向俄或南美洲国家寻求避难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0日称曝光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为“英雄”,说两人之间有“间接联络”。此外,阿桑奇12日对斯诺登提出建议,希望他向俄罗斯或者南美洲国家寻求政治避难。

“爱德华·斯诺登是英雄,”阿桑奇告诉天空新闻频道记者,“他把近十年最恶劣的事情之一公之于众。”

英国《卫报》网站9日证实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棱镜”项目等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阿桑奇所创“维基揭秘”网站2010年公开大量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内容的秘密文件,引起美国外交尴尬。他现阶段在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避难。

阿桑奇10日还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他经由熟悉斯诺登的人与斯诺登有“间接”联络,“眼下不适宜提供更多细节”。

此外,阿桑奇12日对斯诺登提出建议,希望他向俄罗斯或者南美洲国家寻求政治避难。

斯诺登现身处香港,具体位置不明。他在媒体13日刊登的专访中说,他将继续留在香港,准备好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

正在巴西访问的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日告诉俄塔社记者,他没有接到斯诺登的政治避难请求,但“如果他提交请求,我们会予以考虑”。

“我认为,他最好考虑这个建议,”阿桑奇12日晚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他还可以尝试在南美洲找到类似的(政治避难)机会……拉美国家对这种请求有真实兴趣,当然,(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了解这种游戏很长时间了。我确信,一旦这样的建议摆上桌面,它就不会收回。”

链接

全球近50年“知名”泄密者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1971年,埃尔斯伯格向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越南战争机密文件,讲述美国介入越战的始末以及政府如何围绕越战事务误导公众等。

马克·费尔特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闯入美国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被捕。经调查,5人均是共和党“暗探”。为避免影响竞选连任,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盖事实真相。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成功。随后,《华盛顿邮报》得到“深喉”提供的消息,就这件事穷追猛打。1974年8月,尼克松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时隔30年,费尔特的朋友约翰·奥康纳2005年在《名利场》杂志上撰文披露,费尔特是水门事件中的“深喉”。

莫迪凯·瓦努努瓦努努曾作为技术人员在以色列迪莫纳核设施工作,1986年向英国媒体披露迪莫纳核反应堆诸多内幕。以色列随后以“叛国罪”和“间谍罪”判处瓦努努18年监禁。

布拉德利·曼宁曼宁先前任驻伊拉克美军陆军情报分析员,2010年5月遭拘押。美国检察部门指控他从军用网络系统内窃取机密文件并提供给维基揭秘网,包括一段驻伊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射杀记者的视频和数以万份计战事报告。

  爱德华·斯诺登

■ “CIA前雇员曝光美情报监视内幕”追踪

●网络攻击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主要攻击网络中枢,这样可以接触数以十万计电脑的通信数据,而不用入侵每一台电脑。

●政治避难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政府担心事情暴露,以至于希望用尽一切手段防止信息公开,包括外交威胁……我希望各地政府拒绝屈从于美方压力,引渡正寻求政治避难的人。

致使“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13日在香港媒体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斯诺登说,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

告密者秘密地点受访

斯诺登上月20日离开夏威夷后,一直身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棱镜”监视项目经媒体披露后,斯诺登本月9日通过英国《卫报》公开承认自己是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幕后消息源,次日从香港九龙区一家豪华酒店退房后去向不明。

斯诺登此后在一处秘密地点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独家专访,13日通过这家报纸英文版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

大约1小时的专访中,斯诺登披露,根据他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自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说,美国国安局的攻击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特区政府公务员、企业和学生的电脑以及位于内地的电脑系统。


“美通过网络攻击获中国情报”

随着“棱镜”秘密监视项目大白于天下,美国媒体近期曝光更多美国政府着眼海外的秘密情报搜集行动。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0日报道,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过去近15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这家杂志援引国安局前官员的话报道,“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1997年成立,专门从事秘密侵入外国目标电脑和通讯系统,破解密码和安全防火墙,获取和复制目标信息。

鉴于行动的绝密性质,这个部门办公区域与国安局其他下设部门隔离,就连国家安全局内部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这个部门。

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旗下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总数超过1000名,是国家安全局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门。

消息人士说,1997年以来,“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通过网络攻击行动获得包括有关中国情报在内的多项重要情报,在美国情报界赢得声誉。

不过,《外交杂志》说,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施压中国之时,却从不提及美方大范围攻击中国网络的情况。而在中方指出美方动作时,面对媒体的求证,美国政府始终拒绝公开置评。

徐超(新华社专稿)

据美国侨报网6月12日报道,硅谷数家高科技公司日前向联邦当局发出请求,希望当局允许公布有关国家安全局(NSA)秘密监听这些公司互联网用户资讯的相关细节。

自上周首次披露国家安全局要求硅谷科技公司提供网络用户资料的消息后,苹果、脸谱(Facebook)和谷歌等都试图否认外界所称的、在一项代号为PRISM的秘密行动中敞开大门让联邦当局取得网上客户的通讯资料。

日前,这些公司响应“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诉求,即要求对联邦政府包括国家安全局监听民众电话和收集网络资讯的行为展开全面调查。针对硅谷公司的这一举措,民权活动人士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过,也有人认为,谷歌等公司应该给予联邦政府更多的支持,让政府展开全面的数据收集调查工作,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谷歌宣布,公司已要求获得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的许可,开始报告公司依据“外国情报监控法”,向政府提供多少数据资料的细节。目前,公司需要对政府这些请求给予保密。Facebook和微软公司后来呼应谷歌的做法,希望联邦政府允许公司方面披露更多的有关数据的请求。

此外,联邦政府和公司方面都否认最初媒体报道,即所谓PRISM的秘密行动使得情报部门能够“直接访问”一些网络资讯公司的服务器。相反,联邦官员表示,该行动是按照联邦法律,要求从互联网的账户上获得外国恐怖嫌疑人与他人通讯的信息,而这些通讯的对象可能包括了在美的用户。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除了要求国会对联邦政府的监听行为展开调查外,还向联邦情报官员等政府高官提出控告,指出这些行为是违宪的,并要求联邦法官出面,勒令停止这些行为。(实习编辑:朱天祺审核:李亮)环球网

中新社纽约6月12日电 (记者 李洋)美国“监控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12日再度爆料,称美方长期以来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目标。

斯诺登当天通过香港《南华早报》表示,美国情报部门早在2009年就开始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进行超过61000个入侵电脑行动,其中数以百计目标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范围涵盖政商学界。他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是目标之一。

斯诺登指,有关监控活动也是美国情报机构“棱镜”计划的一部分。斯诺登早前公开了“棱镜”计划,美国情报机构通过该计划对目标实施大范围监控,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视频会议及登录信息等。他说会公布“棱镜”计划的更多细节。

斯诺登称,美国情报机构入侵网络系统的主干部分,可以进入上千台电脑内部系统,但却不需要采取像黑客一样的方法。

斯诺登进一步解释了他为何要将绝密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他说,他要揭露“美国政府的虚伪”。他表示,美国政府是在监控民众,并竭力阻止真相曝光。

斯诺登在曝光“棱镜”计划前,曾通过承包商受雇于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夏威夷担任系统管理员,能够接触到大量情报和信息。他上月底自夏威夷到香港藏身。

美方拒绝对斯诺登的上述爆料发表任何评论。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12日在国会作证时竭力为“棱镜”计划辩护,称该计划曾帮助政府成功挫败了数十次恐怖袭击阴谋。

斯诺登称自己仍在香港,并会反抗美国可能对他实施的引渡。美国官方目前尚未对外公布是否引渡斯诺登回国。(完)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美国情报机构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的“棱镜”计划被曝光一事持续发酵。而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美国民众都对网络隐私表示担忧,认为“美国正处于老大哥时代”。

这项由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约35%的受访者都认为“没有什么隐私可言”。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美国网友对政府对网络活动的检查表示担心。

从1999年开始,美国南加州大学每年都会访问2000多个美国家庭,针对网络及科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最新调查显示,有86%的美国人使用网络,这比前一年的82%增加了不少,创下有调查以来的最高比例。

此外,调查还显示,美国民众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从前一年的三分之一增加到50%以上。这显示出网络及手机已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网络活动会遭到政府或企业的检查或监督。

中新社华盛顿6月12日电 (记者 吴庆才)在美国政府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的“棱镜”计划被曝光后,陷入舆论漩涡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12日首次对此作出辩护,称该计划曾帮助政府成功挫败了数十次恐怖袭击阴谋。

亚历山大当日在国会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出席听证会时表示,采取相关监控手段有助于防止恐怖袭击事件,他举例说,2009年被挫败的原籍阿富汗的美国人扎齐(Najibullah Zazi)企图炸毁纽约地铁系统的阴谋,正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挖掘项目帮助揭开了阴谋。

亚历山大强调,他的同僚在执行计划时,完全是按照法律办事。希望美国民众能了解“美国国安局努力地想要透明、保障民权以及隐私,但是同时也要保障国家安全”。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美国国安局通过“棱镜”计划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视频会议及登录信息等。这一计划的揭秘者斯诺登10日在藏身地香港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他被认为是美国史上三大揭密者之一。

亚历山大警告,秘密计划被曝光,损害了美国国安局的能力,导致的结果是,美国盟友和美国人民不再像两个星期以前一样安全。他说:“此事的巨大危害已经产生,毫无疑问,这一事件的后果是我们将失去(监控)能力。”


有议员质疑,只有高中辍学学历的斯诺登能够进入国安局,是不是因为在招聘网络安全工作者方面有困难?还有议员质疑,为何高中辍学的斯诺登能够接触对国家安全如此至关重要的信息。

对此,亚历山大透露,军方通常会聘用高中毕业生(但不是高中辍学生),然后将他们送到某个“网络学院”进行技术训练。他承诺,国安局将会对聘用流程和访问权限进行检讨。

亚历山大还辩称,聘用斯诺登是因为他的网络“技术很棒”。但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芭芭拉·米库尔斯基反驳说:“仅仅因为你是一个游泳高手,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让你成为一个海军陆战队队员。”

对于斯诺登声称自己在国安局里有能力窃听或进入几乎任何美国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亚历山大称这是“假的”,他补充说:“我知道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在作证时,亚历山大还强调,美国基础设施在面对网络攻击时存在漏单。他还说,如果用1到10分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网络防御能力的话,依他的经验,美国一些关键基础设施承受破坏性网络攻击的能力只有大约3分的水平。

亚历山大的言论以及最近美国政府和媒体热炒网络安全问题很容易被怀疑是为了争取经费。据美国媒体披露,网络安全操作是五角大楼未来几年少数几个增加开支的领域。五角大楼已请求批准46亿美元的经费用于明年的网络安全支出,高于本财年的39亿美元。而未来5年,五角大楼预计将斥资230亿美元用于网络安全。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揭露美国政府秘密监控计划而在全球掀起风波的斯诺登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将留在香港,让法院“决定我的命运”。他也誓言会继续揭露监控计划内情。

斯诺登说:“我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美国人。”他表示,将会揭露有关美国秘密监控目标的细节。

斯诺登尚未遭美国政府控以任何罪名,也不是请求引渡的对象。专家表示,如果美方要求引渡,将由法庭裁定,而斯诺登可以争取留下。

不过一位律师说,斯诺登如果还没有离开香港,他最好的选项也许是赶快走人。

另据凤凰卫视报道,斯诺登接受香港报章访问说,他会继续留在香港,直至被要求离开。斯诺登前路茫茫,但不外乎留在香港打官司拒抗“引渡”,或到与美国没有司法合作的地方,但都不容易实现。

原标题:确保国家安全 美国政府坚持推行监控计划

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尽管美国情报机构的网络与电话监控计划招致国内外的激烈抨击,但美国政府表示,为了确保国家安全,保护美国免遭恐怖分子袭击,仍将继续推行监视、监听计划。

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支持政府为粉碎恐怖攻击阴谋所展开的电话监听追踪,这显示民众愿意牺牲一些个人隐私以换取国家安全。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周分别报道美国通过“棱镜”(PRISM)机密计划,对所搜集到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及日志等资料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协助情报人员分析、追查可疑人物的行踪。

美国一名资深情报官员说,虽然监视计划遭到抨击,但美国政府不会取消这项计划。不过,一些美国议员表示,他们将重新探讨如何通过其他替代方法,即能确保美国免遭恐怖攻击,又能保障美国民众的隐私。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委员安格斯金说,他正在研究如何针对情报机构向电话及互联网公司搜集的信息量设定限制,包括限定他们只有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取相关的网络信息。

据斯诺登向传媒举报的资料,第一份具爆炸性的文件就是,外国情报监视法庭今年4月25日签发的一项机密庭令,把大量收集美国电话记录的期限延长多三个月。

斯诺登也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泄露另一项有关情报机构向9个互联网供应商搜集网络信息的机密计划。但美国政府表示,当局只是利用这些信息追踪外国人在海外的网络通讯。

“棱镜”计划曝光后,奥巴马政府也面对欧洲政治与外交界人士的责难。大多西欧国家的隐私法律比美国的要严格得多。


德国和欧盟官员周一就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计划提出投诉;英国外长认为,有必要向本国国会保证,美国的监视计划不会侵犯到英国的隐私法。

对此,白宫发言人卡尼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准备就监视计划同美国国会议员及盟友进行公开讨论。

连日来,奥巴马政府为这项计划辩护,指对互联网用户的监视,协助美国免遭至少两次恐怖袭击。不过,国内隐私权捍卫团体则抨击情报机构的做法是太过分了。

另一方面,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愿意,牺牲个人隐私,以换取国家安全。

56%受访美国人表示,他们认为,在获得法庭秘密批准情况下,国家安全局的电话监视计划,是可以被接受的。有41%表示,他们不能接受。

45%受访者表示,如果监视计划可以阻止另一次类似“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就应该让政府深入调查每个网民的网上通讯资料。不过,有52%反对,给予政府这么大的权力。

原标题:美情报监控事件曝光者失踪 有网民敦促奥巴马赦免

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爱德华·斯诺登(见图)10日从公众视野“消失”。美国多名议员当天呼吁引渡并起诉眼下身在海外的斯诺登。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曝光”引发国内外各方不满。只是,一名高级官员透露,政府不打算停止这些项目。

“棱镜门”事件连日来成为媒体报道重点。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

应斯诺登要求,英国《卫报》网站9日发布视频,证实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现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现年29岁的斯诺登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那段视频发布后,已经飞抵海外的斯诺登从居住的酒店退房,在公众视野中“消失”。

一些国会议员和情报部门官员对斯诺登泄露机密文件的行为不满,要求引渡并起诉斯诺登。司法部9日说,已经启动初步刑事调查。

一些民众在互联网上支持斯诺登。尽管斯诺登眼下尚未遭到指控,大约2.5万名网民在一份在线请愿书上“签名”,敦促奥巴马赦免斯诺登;另有一些网民在社交网站发起活动,为斯诺登筹集资金用于法律辩护,数小时内集资8000美元。

谢彬彬(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新闻

阿桑奇称

斯诺登是英雄

据新华社电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0日称曝光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为“英雄”,说两人之间有“间接联络”。

“爱德华·斯诺登是英雄,”阿桑奇告诉天空新闻频道记者,“他把近十年最恶劣的事情之一公之于众。”

阿桑奇所创“维基揭秘”网站2010年公开大量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内容的秘密文件,引起美国外交尴尬。他现阶段在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避难。

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爱德华·斯诺登10日从公众视野“消失”。美国多名议员当天呼吁引渡并起诉眼下身在海外的斯诺登。

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曝光”引发国内外各方不满。只是,一名高级官员透露,政府不打算停止这些项目。

“失踪”

应斯诺登要求,英国《卫报》网站9日发布视频,证实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现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那段视频发布后,已经飞抵海外的斯诺登从居住的酒店退房,在公众视野中“消失”。那座酒店的职员告诉路透社记者,斯诺登10日中午退房。

《卫报》记者尤恩·麦卡斯基尔当天晚些时候说,虽然从酒店退房,斯诺登尚没有决定下一站去处。“他揭露文件并决定公开自己身份的计划周全……只是,在那之后,他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一些国会议员和情报部门官员对斯诺登泄漏机密文件的行为不满,要求引渡并起诉斯诺登。司法部9日说,已经启动初步刑事调查。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说:“任何泄漏机密文件的人都应该受到法律严厉惩处。”

路透社报道,依照过去相似案例的处理结果,如果斯诺登返回美国并接受审判,可能不会被判处长期监禁。美国历史上共有9起相似案例,2人无罪,3人获判2年左右监禁,另有1人获判10月监禁,其余3起案件尚未判决。

质疑

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说,这些监控项目危及个人隐私,将会重新审视是否削减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的权限。

一些民众在互联网上支持斯诺登。尽管斯诺登眼下尚未遭到指控,大约2.5万名网民在一份在线请愿书上“签名”,敦促奥巴马赦免斯诺登;另有一些网民在社交网站发起活动,为斯诺登筹集资金用于法律辩护,数小时内集资8000美元。

另外,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同样招致一些欧洲国家的不满,原因是欧洲国家的隐私保护法律比美国更为严格。

欧洲议会11日将讨论这些监视项目是否侵犯当地一些隐私保护法律。

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10日说,贝拉克·奥巴马18日将首次作为美国总统造访首都柏林,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届时将向他询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监视项目。

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在首都伦敦否认政府使用美国提供的监控信息,以“绕过”本国相对严格的隐私保护法。“我们希望,英国民众对我们的情报机构……有信心。”


限权

尽管秘密监控项目受到广泛指责,但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说,政府不打算停止这些项目。

白宫拒绝就斯诺登泄密事件作出回应。截至10日,美国政府也未见自省表态。似乎,在政府看来,更应该从这一事件“吸取教训”,掐断秘密文件外泄的途径。在一些美国官员看来,“外包”雇员权限太大是整场风波的导火索。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美国情报机构有将近50万与斯诺登类似的防务承包商雇员,他们能够接触大多数敏感文件。

前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现博斯公司管理人员约瑟夫·奥古斯丁说,泄密事件将使情报部门重新审视对防务承包商的依赖。“这一事件将使防务承包商的角色受到质疑。”

前国安局总顾问和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斯图尔特·贝克说,“需要重新、更为密切关注我们控制信息的方式以及确认处理信息人员身份的能力。”

他说,泄密事件显示政府需要严格限制防务承包商以及政府雇员接触信息的权限。(谢彬彬)

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爱德华·斯诺登(见图)10日从公众视野“消失”。美国多名议员当天呼吁引渡并起诉眼下身在海外的斯诺登。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曝光”引发国内外各方不满。只是,一名高级官员透露,政府不打算停止这些项目。

“棱镜门”事件连日来成为媒体报道重点。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

应斯诺登要求,英国《卫报》网站9日发布视频,证实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现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现年29岁的斯诺登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那段视频发布后,已经飞抵海外的斯诺登从居住的酒店退房,在公众视野中“消失”。

一些国会议员和情报部门官员对斯诺登泄露机密文件的行为不满,要求引渡并起诉斯诺登。司法部9日说,已经启动初步刑事调查。

一些民众在互联网上支持斯诺登。尽管斯诺登眼下尚未遭到指控,大约2.5万名网民在一份在线请愿书上“签名”,敦促奥巴马赦免斯诺登;另有一些网民在社交网站发起活动,为斯诺登筹集资金用于法律辩护,数小时内集资8000美元。

谢彬彬(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新闻

阿桑奇称

斯诺登是英雄

据新华社电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0日称曝光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为“英雄”,说两人之间有“间接联络”。

“爱德华·斯诺登是英雄,”阿桑奇告诉天空新闻频道记者,“他把近十年最恶劣的事情之一公之于众。”

阿桑奇所创“维基揭秘”网站2010年公开大量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内容的秘密文件,引起美国外交尴尬。他现阶段在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避难。北京晨报

据美国媒体报道,6月11日,泄露美国监测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离开他居住的香港酒店后去向不明。与此同时,华盛顿官员继续要求立即引渡和逮捕斯诺登。

报道说,斯诺登10日从他居住的香港酒店退房,他一天前通过英国《卫报》向世界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在《卫报》的报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为反恐而监测电话记录和因特网使用情况之前,现年29岁的斯诺登逃到香港。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说,斯诺登的行为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美国司法部说,已经对这一泄密事件展开刑事调查,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香港可能根据1996年与美国签署的引渡条约,将斯诺登遣返美国。斯诺登曾经表示,他计划在任何信仰言论自由和全球隐私权的国家寻求避难。